中国银行业自律公约自查报告4篇
中国银行业自律公约自查报告篇1
在工作中,不可能不犯错,但要尽量做到少犯错,不犯大错,不犯同样的错。下面是众鑫文档网小编为您推荐中国银行业协会刘峰秘书长在“第五届中国数字银行论坛”上的讲话优选。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业界同仁:
大家上午好!
很高兴参加第五届“中国数字银行论坛”。由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原因,今年只能与大家相聚云端,但改变的是见面方式,不变的是我们对推动数字中国建设、发展数字银行的热情和关注。在此,我谨代表中国银行业协会对各位领导、嘉宾莅临本次论坛表示由衷感谢!
当前,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技术加速创新,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今年发布的“十四五规划”提出,迎接数字时代,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的变革。
***总书记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明确指出充分发挥我国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
中国银行业顺应数字经济大势,主动把握数字化机遇,由点及面加速推进数字化转型,成为我国数字经济生态重要的服务者和共建者。下面,结合本次论坛主题,我与大家分享一些思考,供大家参考:
一、我国数字经济加速发展 全面融入社会经济生活
随着新一轮数字技术和产业变革的持续推进,数字经济已成为当前最具活力、最具创新力、影响最广泛的新经济形态,是构建我国新发展格局、畅通国内外循环的重要力量。
一是数字经济为我国经济发展贡献强韧的新动力。《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显示,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9.2万亿元,较2019年增加3.3万亿元,占GDP比重为38.6%,增速高达9.7%,远高于同期GDP名义增速约6.7个百分点,成为带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2020年,我国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规模分别达到7.5万亿元和31.7万亿元,占到数字经济的19.1%和80.9%。数字经济内部结构呈现出“二八”结构,产业数字化对数字经济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巩固。
二是我国数字经济增长空间广阔,数字经济新优势正在形成。“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将数字化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战略手段,其中通过激活数字要素潜能,加快数字经济建设是重要的内容之一,包括实施“上云用数赋智”行动,推动数据赋能全产业链协同转型,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培育壮大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网络安全等新兴数字产业,加快数字产业化,并提出了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要从2020年的7.5%,提升到2025年10%的目标,届时,数字经济将有望成为我国经济增量的主要贡献力量,我国数字经济的新优势正在逐步形成。
三是数字经济加速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数字化社会形态初步显现。数字经济催生出新型数字生活,5G网络、6G网络、高速光纤网络,构建全国一体化的大数据中心体系,交通、能源、市政等传统基础设施逐步走向数字化,推动购物消费、居家生活、旅游休闲、交通服务等各类数字化场景的构建。在此基础上,智能交通、智慧能源、智能制造、智慧农业及水利、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文旅、智慧社区、智慧家居和智慧政务等新模式新业态成为社会生产生活的主流方式,而其中,作为核心服务的银行业也势必随之产生巨大的变革。
二、银行业进入全面数字化运营的新阶段 新挑战与新机遇并存
推动数字化转型是银行业迎接数字时代,锤炼数字化竞争力,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和水平,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近年来,银行业多措并举从战略规划、组织架构、业务流程、数据治理、人才结构等方面,全面推动数字化转型、提升金融科技基础能力建设,银行的产品服务模式向着线上化、数字化、智能化演进,银行的价值链也由封闭走向开放。
一是银行业数字化转型持续加速,打造数字化能力成为共识。数字经济的发展大势,推动银行业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银行机构结合国家规划和监管要求、以及外部环境和自身实际,制定了有针对性的数字化转型发展战略和金融科技发展规划,明确了数字化转型目标。比如,建设银行发布了《中国建设银行金融科技战略规划(2021—2025年)》,设立了“赋能新金融发展取得新成效”“新金融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成果”“技术创新和自主可控能力形成新格局”“体制机制建设焕发新活力”四个新目标。在资源配置、组织体系、指标考核等方面银行机构也加大了对数字化转型的支持和改革力度。2020年,银行保险机构信息科技资金投入超过2400亿元,同比增长21%,信息科技人员数量接近15万人,同比增长超过17%。同时,银行系金融科技公司持续扩容,目前已增至14家,成为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探路先锋和提升银行机构数字化能力的利器。
二是以数字要素为驱动,全面塑造与数字经济、数字社会相适应的数字化服务能力。面对数据要素升级对生产关系、生产方式所带来的深远影响,银行机构主动顺应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的趋势,积极夯实数据治理基础,搭建数据中台,加强内部协同、打通数据壁垒,融通数据要素,深入挖掘数据价值,推进业务数据化和数据业务化,探索数据确权的实现路径,并以数据要素为驱动,不断优化业务和经营模式,从零售业务、营销的数字化,向着产业链条和企业的上下游、前后端延伸,向着全链条金融服务演进,打造与数字经济相匹配的服务能力。
三是初步构建了银行新生态——智能化、平台化、场景化运营。近年来,银行机构深化数字化应用能力,促使智慧金融从外围支撑向核心引领转变,创新运营模式和商业模式,主动加强跨界合作,与外部机构在产品、技术、流量等方面开放协作,同时依托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的赋能,与个人、企业、政府建立数字链接、共建开放生态,将数字服务触角延伸至丰富的社会经济服务场景中,增强了“银行即服务”的能力,为客户提供智能化、一站式、个性化、便捷化的泛在金融服务,让金融服务更为多元、更加贴心,改善了客户体验,提升了服务实体经济、新经济的能效。比如,平安银行打造开放银行小程序平台,标准化、自助化、场景化地引入第三方服务,将金融服务和用户生活场景深度融合,形成优势互补、共赢发展的新生态。
三、稳步推进银行业数字化转型 实现高质量发展
通过规划、制定数字化转型战略和实施路径,稳妥开展金融科技的应用和新模式探索,银行业数字化转型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银行机构数字化转型方向不明确;数据治理缺陷明显、专业人才短缺;经营理念和管理体制僵滞,难以适应数字化经营;对新型风险管理能力不足等问题。接下来,在纵深推进银行业数字化的过程中,还需要因地制宜、有的放矢地解决这些问题。
一是坚守风险底线,有效防范新型风险。当下,银行机构从传统商业模式走向平台生态系统已是大势所趋,对外部机构的开放与合作,在推动银行产品与业务模式不断创新的同时,也改变着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等传统风险的内涵与外延,对数据安全、信息安全管理等带来严峻挑战。银行机构应高度关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风险,坚守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和风险底线两大原则。一方面,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遵循金融发展基本规律,履行好服务实体经济的天职;另一方面,处理好金融发展与金融安全之间的关系,密切关注经营转型动向,对市场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保持高度敏感,借助科技手段逐步建立起适应新形势、新业态,更科学、更精准、更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确保对风险“看得清”“管得住”。
二是高度重视数据治理工作,全面激活数据要素潜能。银行业是典型的数据驱动行业,积累了大量的客户数据、交易数据、外部数据,这为银行数字化经营、盘活数据潜在价值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要素正在成为关键要素,数据治理作为基础工作重要性更为凸显,银行机构应强化数据资产理念,深化数据资源应用,充分发挥数据要素倍增作用,将数据治理纳入战略规划,科学制定数据治理路线图,逐步建立起组织架构健全、职责边界清晰的数据治理体系;同时,制定统一、明确的数据标准,保证数据的统一性、完整性、真实性,做好数据分类、分级管理,提升数据质量,让数据可用、好用,并积极探索数据确权和对数据要素收益的分配;另外,还应按照《个人信息保护法》《数据安全法》《网络数据安全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等法律法规和监管部门的要求,切实遵循依规用数、科学用数的职业操守,依法合规采集、管理、使用、流转数据;同时,加强数据安全管理,建立数据安全长效机制,完善数据安全技术,有效保护客户隐私和数据安全。
三是构建复合型数字化人才队伍,弥补人才短板。未来的竞争是来自于人才的竞争。银行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数字化人才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银行机构应积极构建与数字化转型相匹配的复合型专业人才队伍,持续营造数字化人才培养的环境和生态,通过建立长效人才培养机制和市场化机制,将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相结合,汇聚一批既懂银行业务和管理,又掌握新科技、新技术,兼具新思维的高素质数字化人才。
中国银行业协会作为行业社会组织,积极履行“自律、维权、协调、服务”的职责,广泛借鉴金融科技在行业的成熟应用经验,夯实信息科技基础,搭建行业信息技术服务平台,促进与金融机构间的经验交流与协作,助力银行业高质量数字化转型。比如,中国银行业协会依托金融科技师(CFT)成功经验,承接北京金融局金融科技职业技能提升培训项目,通过专业培训有效提升银行机构和金融科技企业的管理能力和业务技能;积极推动银行函证区块链服务平台和贸易金融跨行交易区块链平台建设及应用,启动跨行再保理业务系统开发,以期为银行业数字化转型发挥引领作用,搭好平台,做好服务,助推银行业高质量发展。
当前,数字经济的发展日新月异,势不可挡,“十四五”期间,银行业应进一步适应金融高质量发展和畅通供需循环的需要,创新技术路径,把数字化转型作为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抓手,深刻洞悉数字经济时代的趋势和规律,充分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在坚守金融本源的基础上,用新理念、新思维持续加快推动行业数字化转型,为数字经济发展贡献新的金融力量。
中国银行业自律公约自查报告篇2
未来的竞争是来自于人才的竞争。银行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数字化人才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下面是星星阅读网小编为您推荐中国银行业协会秘书长在“第五届中国数字银行论坛”上的讲话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业界同仁:
大家上午好!
很高兴参加第五届“中国数字银行论坛”。由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原因,今年只能与大家相聚云端,但改变的是见面方式,不变的是我们对推动数字中国建设、发展数字银行的热情和关注。在此,我谨代表中国银行业协会对各位领导、嘉宾莅临本次论坛表示由衷感谢!
当前,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技术加速创新,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今年发布的“十四五规划”提出,迎接数字时代,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的变革。
***总书记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明确指出充分发挥我国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
中国银行业顺应数字经济大势,主动把握数字化机遇,由点及面加速推进数字化转型,成为我国数字经济生态重要的服务者和共建者。下面,结合本次论坛主题,我与大家分享一些思考,供大家参考:
一、我国数字经济加速发展 全面融入社会经济生活
随着新一轮数字技术和产业变革的持续推进,数字经济已成为当前最具活力、最具创新力、影响最广泛的新经济形态,是构建我国新发展格局、畅通国内外循环的重要力量。
一是数字经济为我国经济发展贡献强韧的新动力。《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显示,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9.2万亿元,较2019年增加3.3万亿元,占GDP比重为38.6%,增速高达9.7%,远高于同期GDP名义增速约6.7个百分点,成为带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2020年,我国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规模分别达到7.5万亿元和31.7万亿元,占到数字经济的19.1%和80.9%。数字经济内部结构呈现出“二八”结构,产业数字化对数字经济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巩固。
二是我国数字经济增长空间广阔,数字经济新优势正在形成。“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将数字化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战略手段,其中通过激活数字要素潜能,加快数字经济建设是重要的内容之一,包括实施“上云用数赋智”行动,推动数据赋能全产业链协同转型,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培育壮大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网络安全等新兴数字产业,加快数字产业化,并提出了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要从2020年的7.5%,提升到2025年10%的目标,届时,数字经济将有望成为我国经济增量的主要贡献力量,我国数字经济的新优势正在逐步形成。
三是数字经济加速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数字化社会形态初步显现。数字经济催生出新型数字生活,5G网络、6G网络、高速光纤网络,构建全国一体化的大数据中心体系,交通、能源、市政等传统基础设施逐步走向数字化,推动购物消费、居家生活、旅游休闲、交通服务等各类数字化场景的构建。在此基础上,智能交通、智慧能源、智能制造、智慧农业及水利、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文旅、智慧社区、智慧家居和智慧政务等新模式新业态成为社会生产生活的主流方式,而其中,作为核心服务的银行业也势必随之产生巨大的变革。
二、银行业进入全面数字化运营的新阶段 新挑战与新机遇并存
推动数字化转型是银行业迎接数字时代,锤炼数字化竞争力,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和水平,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近年来,银行业多措并举从战略规划、组织架构、业务流程、数据治理、人才结构等方面,全面推动数字化转型、提升金融科技基础能力建设,银行的产品服务模式向着线上化、数字化、智能化演进,银行的价值链也由封闭走向开放。
一是银行业数字化转型持续加速,打造数字化能力成为共识。数字经济的发展大势,推动银行业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银行机构结合国家规划和监管要求、以及外部环境和自身实际,制定了有针对性的数字化转型发展战略和金融科技发展规划,明确了数字化转型目标。比如,建设银行发布了《中国建设银行金融科技战略规划(2021—2025年)》,设立了“赋能新金融发展取得新成效”“新金融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成果”“技术创新和自主可控能力形成新格局”“体制机制建设焕发新活力”四个新目标。在资源配置、组织体系、指标考核等方面银行机构也加大了对数字化转型的支持和改革力度。2020年,银行保险机构信息科技资金投入超过2400亿元,同比增长21%,信息科技人员数量接近15万人,同比增长超过17%。同时,银行系金融科技公司持续扩容,目前已增至14家,成为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探路先锋和提升银行机构数字化能力的利器。
二是以数字要素为驱动,全面塑造与数字经济、数字社会相适应的数字化服务能力。面对数据要素升级对生产关系、生产方式所带来的深远影响,银行机构主动顺应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的趋势,积极夯实数据治理基础,搭建数据中台,加强内部协同、打通数据壁垒,融通数据要素,深入挖掘数据价值,推进业务数据化和数据业务化,探索数据确权的实现路径,并以数据要素为驱动,不断优化业务和经营模式,从零售业务、营销的数字化,向着产业链条和企业的上下游、前后端延伸,向着全链条金融服务演进,打造与数字经济相匹配的服务能力。
三是初步构建了银行新生态——智能化、平台化、场景化运营。近年来,银行机构深化数字化应用能力,促使智慧金融从外围支撑向核心引领转变,创新运营模式和商业模式,主动加强跨界合作,与外部机构在产品、技术、流量等方面开放协作,同时依托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的赋能,与个人、企业、政府建立数字链接、共建开放生态,将数字服务触角延伸至丰富的社会经济服务场景中,增强了“银行即服务”的能力,为客户提供智能化、一站式、个性化、便捷化的泛在金融服务,让金融服务更为多元、更加贴心,改善了客户体验,提升了服务实体经济、新经济的能效。比如,平安银行打造开放银行小程序平台,标准化、自助化、场景化地引入第三方服务,将金融服务和用户生活场景深度融合,形成优势互补、共赢发展的新生态。
三、稳步推进银行业数字化转型 实现高质量发展
通过规划、制定数字化转型战略和实施路径,稳妥开展金融科技的应用和新模式探索,银行业数字化转型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银行机构数字化转型方向不明确;数据治理缺陷明显、专业人才短缺;经营理念和管理体制僵滞,难以适应数字化经营;对新型风险管理能力不足等问题。接下来,在纵深推进银行业数字化的过程中,还需要因地制宜、有的放矢地解决这些问题。
一是坚守风险底线,有效防范新型风险。当下,银行机构从传统商业模式走向平台生态系统已是大势所趋,对外部机构的开放与合作,在推动银行产品与业务模式不断创新的同时,也改变着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等传统风险的内涵与外延,对数据安全、信息安全管理等带来严峻挑战。银行机构应高度关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风险,坚守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和风险底线两大原则。一方面,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遵循金融发展基本规律,履行好服务实体经济的天职;另一方面,处理好金融发展与金融安全之间的关系,密切关注经营转型动向,对市场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保持高度敏感,借助科技手段逐步建立起适应新形势、新业态,更科学、更精准、更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确保对风险“看得清”“管得住”。
二是高度重视数据治理工作,全面激活数据要素潜能。银行业是典型的数据驱动行业,积累了大量的客户数据、交易数据、外部数据,这为银行数字化经营、盘活数据潜在价值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要素正在成为关键要素,数据治理作为基础工作重要性更为凸显,银行机构应强化数据资产理念,深化数据资源应用,充分发挥数据要素倍增作用,将数据治理纳入战略规划,科学制定数据治理路线图,逐步建立起组织架构健全、职责边界清晰的数据治理体系;同时,制定统一、明确的数据标准,保证数据的统一性、完整性、真实性,做好数据分类、分级管理,提升数据质量,让数据可用、好用,并积极探索数据确权和对数据要素收益的分配;另外,还应按照《个人信息保护法》《数据安全法》《网络数据安全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等法律法规和监管部门的要求,切实遵循依规用数、科学用数的职业操守,依法合规采集、管理、使用、流转数据;同时,加强数据安全管理,建立数据安全长效机制,完善数据安全技术,有效保护客户隐私和数据安全。
三是构建复合型数字化人才队伍,弥补人才短板。未来的竞争是来自于人才的竞争。银行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数字化人才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银行机构应积极构建与数字化转型相匹配的复合型专业人才队伍,持续营造数字化人才培养的环境和生态,通过建立长效人才培养机制和市场化机制,将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相结合,汇聚一批既懂银行业务和管理,又掌握新科技、新技术,兼具新思维的高素质数字化人才。
中国银行业协会作为行业社会组织,积极履行“自律、维权、协调、服务”的职责,广泛借鉴金融科技在行业的成熟应用经验,夯实信息科技基础,搭建行业信息技术服务平台,促进与金融机构间的经验交流与协作,助力银行业高质量数字化转型。比如,中国银行业协会依托金融科技师(CFT)成功经验,承接北京金融局金融科技职业技能提升培训项目,通过专业培训有效提升银行机构和金融科技企业的管理能力和业务技能;积极推动银行函证区块链服务平台和贸易金融跨行交易区块链平台建设及应用,启动跨行再保理业务系统开发,以期为银行业数字化转型发挥引领作用,搭好平台,做好服务,助推银行业高质量发展。
当前,数字经济的发展日新月异,势不可挡,“十四五”期间,银行业应进一步适应金融高质量发展和畅通供需循环的需要,创新技术路径,把数字化转型作为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抓手,深刻洞悉数字经济时代的趋势和规律,充分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在坚守金融本源的基础上,用新理念、新思维持续加快推动行业数字化转型,为数字经济发展贡献新的金融力量。
中国银行业自律公约自查报告篇3
数字经济催生出新型数字生活,5G网络、6G网络、高速光纤网络,构建全国一体化的大数据中心体系,下面是天涯涛源范文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中国银行业协会秘书长在“第五届中国数字银行论坛”上的发言稿,希望大家喜欢。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业界同仁:
大家上午好!
很高兴参加第五届“中国数字银行论坛”。由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原因,今年只能与大家相聚云端,但改变的是见面方式,不变的是我们对推动数字中国建设、发展数字银行的热情和关注。在此,我谨代表中国银行业协会对各位领导、嘉宾莅临本次论坛表示由衷感谢!
当前,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技术加速创新,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今年发布的“十四五规划”提出,迎接数字时代,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的变革。
***总书记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明确指出充分发挥我国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
中国银行业顺应数字经济大势,主动把握数字化机遇,由点及面加速推进数字化转型,成为我国数字经济生态重要的服务者和共建者。下面,结合本次论坛主题,我与大家分享一些思考,供大家参考:
一、我国数字经济加速发展 全面融入社会经济生活
随着新一轮数字技术和产业变革的持续推进,数字经济已成为当前最具活力、最具创新力、影响最广泛的新经济形态,是构建我国新发展格局、畅通国内外循环的重要力量。
一是数字经济为我国经济发展贡献强韧的新动力。《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显示,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9.2万亿元,较2019年增加3.3万亿元,占GDP比重为38.6%,增速高达9.7%,远高于同期GDP名义增速约6.7个百分点,成为带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2020年,我国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规模分别达到7.5万亿元和31.7万亿元,占到数字经济的19.1%和80.9%。数字经济内部结构呈现出“二八”结构,产业数字化对数字经济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巩固。
二是我国数字经济增长空间广阔,数字经济新优势正在形成。“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将数字化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战略手段,其中通过激活数字要素潜能,加快数字经济建设是重要的内容之一,包括实施“上云用数赋智”行动,推动数据赋能全产业链协同转型,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培育壮大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网络安全等新兴数字产业,加快数字产业化,并提出了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要从2020年的7.5%,提升到2025年10%的目标,届时,数字经济将有望成为我国经济增量的主要贡献力量,我国数字经济的新优势正在逐步形成。
三是数字经济加速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数字化社会形态初步显现。数字经济催生出新型数字生活,5G网络、6G网络、高速光纤网络,构建全国一体化的大数据中心体系,交通、能源、市政等传统基础设施逐步走向数字化,推动购物消费、居家生活、旅游休闲、交通服务等各类数字化场景的构建。在此基础上,智能交通、智慧能源、智能制造、智慧农业及水利、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文旅、智慧社区、智慧家居和智慧政务等新模式新业态成为社会生产生活的主流方式,而其中,作为核心服务的银行业也势必随之产生巨大的变革。
二、银行业进入全面数字化运营的新阶段 新挑战与新机遇并存
推动数字化转型是银行业迎接数字时代,锤炼数字化竞争力,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和水平,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近年来,银行业多措并举从战略规划、组织架构、业务流程、数据治理、人才结构等方面,全面推动数字化转型、提升金融科技基础能力建设,银行的产品服务模式向着线上化、数字化、智能化演进,银行的价值链也由封闭走向开放。
一是银行业数字化转型持续加速,打造数字化能力成为共识。数字经济的发展大势,推动银行业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银行机构结合国家规划和监管要求、以及外部环境和自身实际,制定了有针对性的数字化转型发展战略和金融科技发展规划,明确了数字化转型目标。比如,建设银行发布了《中国建设银行金融科技战略规划(2021—2025年)》,设立了“赋能新金融发展取得新成效”“新金融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成果”“技术创新和自主可控能力形成新格局”“体制机制建设焕发新活力”四个新目标。在资源配置、组织体系、指标考核等方面银行机构也加大了对数字化转型的支持和改革力度。2020年,银行保险机构信息科技资金投入超过2400亿元,同比增长21%,信息科技人员数量接近15万人,同比增长超过17%。同时,银行系金融科技公司持续扩容,目前已增至14家,成为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探路先锋和提升银行机构数字化能力的利器。
二是以数字要素为驱动,全面塑造与数字经济、数字社会相适应的数字化服务能力。面对数据要素升级对生产关系、生产方式所带来的深远影响,银行机构主动顺应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的趋势,积极夯实数据治理基础,搭建数据中台,加强内部协同、打通数据壁垒,融通数据要素,深入挖掘数据价值,推进业务数据化和数据业务化,探索数据确权的实现路径,并以数据要素为驱动,不断优化业务和经营模式,从零售业务、营销的数字化,向着产业链条和企业的上下游、前后端延伸,向着全链条金融服务演进,打造与数字经济相匹配的服务能力。
三是初步构建了银行新生态——智能化、平台化、场景化运营。近年来,银行机构深化数字化应用能力,促使智慧金融从外围支撑向核心引领转变,创新运营模式和商业模式,主动加强跨界合作,与外部机构在产品、技术、流量等方面开放协作,同时依托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的赋能,与个人、企业、政府建立数字链接、共建开放生态,将数字服务触角延伸至丰富的社会经济服务场景中,增强了“银行即服务”的能力,为客户提供智能化、一站式、个性化、便捷化的泛在金融服务,让金融服务更为多元、更加贴心,改善了客户体验,提升了服务实体经济、新经济的能效。比如,平安银行打造开放银行小程序平台,标准化、自助化、场景化地引入第三方服务,将金融服务和用户生活场景深度融合,形成优势互补、共赢发展的新生态。
三、稳步推进银行业数字化转型 实现高质量发展
通过规划、制定数字化转型战略和实施路径,稳妥开展金融科技的应用和新模式探索,银行业数字化转型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银行机构数字化转型方向不明确;数据治理缺陷明显、专业人才短缺;经营理念和管理体制僵滞,难以适应数字化经营;对新型风险管理能力不足等问题。接下来,在纵深推进银行业数字化的过程中,还需要因地制宜、有的放矢地解决这些问题。
一是坚守风险底线,有效防范新型风险。当下,银行机构从传统商业模式走向平台生态系统已是大势所趋,对外部机构的开放与合作,在推动银行产品与业务模式不断创新的同时,也改变着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等传统风险的内涵与外延,对数据安全、信息安全管理等带来严峻挑战。银行机构应高度关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风险,坚守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和风险底线两大原则。一方面,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遵循金融发展基本规律,履行好服务实体经济的天职;另一方面,处理好金融发展与金融安全之间的关系,密切关注经营转型动向,对市场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保持高度敏感,借助科技手段逐步建立起适应新形势、新业态,更科学、更精准、更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确保对风险“看得清”“管得住”。
二是高度重视数据治理工作,全面激活数据要素潜能。银行业是典型的数据驱动行业,积累了大量的客户数据、交易数据、外部数据,这为银行数字化经营、盘活数据潜在价值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要素正在成为关键要素,数据治理作为基础工作重要性更为凸显,银行机构应强化数据资产理念,深化数据资源应用,充分发挥数据要素倍增作用,将数据治理纳入战略规划,科学制定数据治理路线图,逐步建立起组织架构健全、职责边界清晰的数据治理体系;同时,制定统一、明确的数据标准,保证数据的统一性、完整性、真实性,做好数据分类、分级管理,提升数据质量,让数据可用、好用,并积极探索数据确权和对数据要素收益的分配;另外,还应按照《个人信息保护法》《数据安全法》《网络数据安全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等法律法规和监管部门的要求,切实遵循依规用数、科学用数的职业操守,依法合规采集、管理、使用、流转数据;同时,加强数据安全管理,建立数据安全长效机制,完善数据安全技术,有效保护客户隐私和数据安全。
三是构建复合型数字化人才队伍,弥补人才短板。未来的竞争是来自于人才的竞争。银行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数字化人才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银行机构应积极构建与数字化转型相匹配的复合型专业人才队伍,持续营造数字化人才培养的环境和生态,通过建立长效人才培养机制和市场化机制,将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相结合,汇聚一批既懂银行业务和管理,又掌握新科技、新技术,兼具新思维的高素质数字化人才。
中国银行业协会作为行业社会组织,积极履行“自律、维权、协调、服务”的职责,广泛借鉴金融科技在行业的成熟应用经验,夯实信息科技基础,搭建行业信息技术服务平台,促进与金融机构间的经验交流与协作,助力银行业高质量数字化转型。比如,中国银行业协会依托金融科技师(CFT)成功经验,承接北京金融局金融科技职业技能提升培训项目,通过专业培训有效提升银行机构和金融科技企业的管理能力和业务技能;积极推动银行函证区块链服务平台和贸易金融跨行交易区块链平台建设及应用,启动跨行再保理业务系统开发,以期为银行业数字化转型发挥引领作用,搭好平台,做好服务,助推银行业高质量发展。
当前,数字经济的发展日新月异,势不可挡,“十四五”期间,银行业应进一步适应金融高质量发展和畅通供需循环的需要,创新技术路径,把数字化转型作为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抓手,深刻洞悉数字经济时代的趋势和规律,充分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在坚守金融本源的基础上,用新理念、新思维持续加快推动行业数字化转型,为数字经济发展贡献新的金融力量。
中国银行业自律公约自查报告篇4
数字经济催生出新型数字生活,5G网络、6G网络、高速光纤网络,构建全国一体化的大数据中心体系,下面是众鑫文档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中国银行业协会秘书长在“第五届中国数字银行论坛”上的发言稿,希望大家喜欢。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业界同仁:
大家上午好!
很高兴参加第五届“中国数字银行论坛”。由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原因,今年只能与大家相聚云端,但改变的是见面方式,不变的是我们对推动数字中国建设、发展数字银行的热情和关注。在此,我谨代表中国银行业协会对各位领导、嘉宾莅临本次论坛表示由衷感谢!
当前,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技术加速创新,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今年发布的“十四五规划”提出,迎接数字时代,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的变革。
***总书记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明确指出充分发挥我国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
中国银行业顺应数字经济大势,主动把握数字化机遇,由点及面加速推进数字化转型,成为我国数字经济生态重要的服务者和共建者。下面,结合本次论坛主题,我与大家分享一些思考,供大家参考:
一、我国数字经济加速发展 全面融入社会经济生活
随着新一轮数字技术和产业变革的持续推进,数字经济已成为当前最具活力、最具创新力、影响最广泛的新经济形态,是构建我国新发展格局、畅通国内外循环的重要力量。
一是数字经济为我国经济发展贡献强韧的新动力。《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显示,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9.2万亿元,较2019年增加3.3万亿元,占GDP比重为38.6%,增速高达9.7%,远高于同期GDP名义增速约6.7个百分点,成为带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2020年,我国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规模分别达到7.5万亿元和31.7万亿元,占到数字经济的19.1%和80.9%。数字经济内部结构呈现出“二八”结构,产业数字化对数字经济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巩固。
二是我国数字经济增长空间广阔,数字经济新优势正在形成。“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将数字化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战略手段,其中通过激活数字要素潜能,加快数字经济建设是重要的内容之一,包括实施“上云用数赋智”行动,推动数据赋能全产业链协同转型,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培育壮大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网络安全等新兴数字产业,加快数字产业化,并提出了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要从2020年的7.5%,提升到2025年10%的目标,届时,数字经济将有望成为我国经济增量的主要贡献力量,我国数字经济的新优势正在逐步形成。
三是数字经济加速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数字化社会形态初步显现。数字经济催生出新型数字生活,5G网络、6G网络、高速光纤网络,构建全国一体化的大数据中心体系,交通、能源、市政等传统基础设施逐步走向数字化,推动购物消费、居家生活、旅游休闲、交通服务等各类数字化场景的构建。在此基础上,智能交通、智慧能源、智能制造、智慧农业及水利、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文旅、智慧社区、智慧家居和智慧政务等新模式新业态成为社会生产生活的主流方式,而其中,作为核心服务的银行业也势必随之产生巨大的变革。
二、银行业进入全面数字化运营的新阶段 新挑战与新机遇并存
推动数字化转型是银行业迎接数字时代,锤炼数字化竞争力,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和水平,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近年来,银行业多措并举从战略规划、组织架构、业务流程、数据治理、人才结构等方面,全面推动数字化转型、提升金融科技基础能力建设,银行的产品服务模式向着线上化、数字化、智能化演进,银行的价值链也由封闭走向开放。
一是银行业数字化转型持续加速,打造数字化能力成为共识。数字经济的发展大势,推动银行业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银行机构结合国家规划和监管要求、以及外部环境和自身实际,制定了有针对性的数字化转型发展战略和金融科技发展规划,明确了数字化转型目标。比如,建设银行发布了《中国建设银行金融科技战略规划(2021—2025年)》,设立了“赋能新金融发展取得新成效”“新金融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成果”“技术创新和自主可控能力形成新格局”“体制机制建设焕发新活力”四个新目标。在资源配置、组织体系、指标考核等方面银行机构也加大了对数字化转型的支持和改革力度。2020年,银行保险机构信息科技资金投入超过2400亿元,同比增长21%,信息科技人员数量接近15万人,同比增长超过17%。同时,银行系金融科技公司持续扩容,目前已增至14家,成为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探路先锋和提升银行机构数字化能力的利器。
二是以数字要素为驱动,全面塑造与数字经济、数字社会相适应的数字化服务能力。面对数据要素升级对生产关系、生产方式所带来的深远影响,银行机构主动顺应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的趋势,积极夯实数据治理基础,搭建数据中台,加强内部协同、打通数据壁垒,融通数据要素,深入挖掘数据价值,推进业务数据化和数据业务化,探索数据确权的实现路径,并以数据要素为驱动,不断优化业务和经营模式,从零售业务、营销的数字化,向着产业链条和企业的上下游、前后端延伸,向着全链条金融服务演进,打造与数字经济相匹配的服务能力。
三是初步构建了银行新生态——智能化、平台化、场景化运营。近年来,银行机构深化数字化应用能力,促使智慧金融从外围支撑向核心引领转变,创新运营模式和商业模式,主动加强跨界合作,与外部机构在产品、技术、流量等方面开放协作,同时依托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的赋能,与个人、企业、政府建立数字链接、共建开放生态,将数字服务触角延伸至丰富的社会经济服务场景中,增强了“银行即服务”的能力,为客户提供智能化、一站式、个性化、便捷化的泛在金融服务,让金融服务更为多元、更加贴心,改善了客户体验,提升了服务实体经济、新经济的能效。比如,平安银行打造开放银行小程序平台,标准化、自助化、场景化地引入第三方服务,将金融服务和用户生活场景深度融合,形成优势互补、共赢发展的新生态。
三、稳步推进银行业数字化转型 实现高质量发展
通过规划、制定数字化转型战略和实施路径,稳妥开展金融科技的应用和新模式探索,银行业数字化转型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银行机构数字化转型方向不明确;数据治理缺陷明显、专业人才短缺;经营理念和管理体制僵滞,难以适应数字化经营;对新型风险管理能力不足等问题。接下来,在纵深推进银行业数字化的过程中,还需要因地制宜、有的放矢地解决这些问题。
一是坚守风险底线,有效防范新型风险。当下,银行机构从传统商业模式走向平台生态系统已是大势所趋,对外部机构的开放与合作,在推动银行产品与业务模式不断创新的同时,也改变着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等传统风险的内涵与外延,对数据安全、信息安全管理等带来严峻挑战。银行机构应高度关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风险,坚守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和风险底线两大原则。一方面,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遵循金融发展基本规律,履行好服务实体经济的天职;另一方面,处理好金融发展与金融安全之间的关系,密切关注经营转型动向,对市场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保持高度敏感,借助科技手段逐步建立起适应新形势、新业态,更科学、更精准、更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确保对风险“看得清”“管得住”。
二是高度重视数据治理工作,全面激活数据要素潜能。银行业是典型的数据驱动行业,积累了大量的客户数据、交易数据、外部数据,这为银行数字化经营、盘活数据潜在价值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要素正在成为关键要素,数据治理作为基础工作重要性更为凸显,银行机构应强化数据资产理念,深化数据资源应用,充分发挥数据要素倍增作用,将数据治理纳入战略规划,科学制定数据治理路线图,逐步建立起组织架构健全、职责边界清晰的数据治理体系;同时,制定统一、明确的数据标准,保证数据的统一性、完整性、真实性,做好数据分类、分级管理,提升数据质量,让数据可用、好用,并积极探索数据确权和对数据要素收益的分配;另外,还应按照《个人信息保护法》《数据安全法》《网络数据安全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等法律法规和监管部门的要求,切实遵循依规用数、科学用数的职业操守,依法合规采集、管理、使用、流转数据;同时,加强数据安全管理,建立数据安全长效机制,完善数据安全技术,有效保护客户隐私和数据安全。
三是构建复合型数字化人才队伍,弥补人才短板。未来的竞争是来自于人才的竞争。银行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数字化人才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银行机构应积极构建与数字化转型相匹配的复合型专业人才队伍,持续营造数字化人才培养的环境和生态,通过建立长效人才培养机制和市场化机制,将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相结合,汇聚一批既懂银行业务和管理,又掌握新科技、新技术,兼具新思维的高素质数字化人才。
中国银行业协会作为行业社会组织,积极履行“自律、维权、协调、服务”的职责,广泛借鉴金融科技在行业的成熟应用经验,夯实信息科技基础,搭建行业信息技术服务平台,促进与金融机构间的经验交流与协作,助力银行业高质量数字化转型。比如,中国银行业协会依托金融科技师(CFT)成功经验,承接北京金融局金融科技职业技能提升培训项目,通过专业培训有效提升银行机构和金融科技企业的管理能力和业务技能;积极推动银行函证区块链服务平台和贸易金融跨行交易区块链平台建设及应用,启动跨行再保理业务系统开发,以期为银行业数字化转型发挥引领作用,搭好平台,做好服务,助推银行业高质量发展。
当前,数字经济的发展日新月异,势不可挡,“十四五”期间,银行业应进一步适应金融高质量发展和畅通供需循环的需要,创新技术路径,把数字化转型作为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抓手,深刻洞悉数字经济时代的趋势和规律,充分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在坚守金融本源的基础上,用新理念、新思维持续加快推动行业数字化转型,为数字经济发展贡献新的金融力量。
推荐访问:自查 公约 自律 银行业自律公约自查执行报告 中国银行业自律公约最新 银行业自律公约调研报告 中国银行业自律公约实施细则 银行业自律公约活动总结 中国银行业自律协会 中国银行业自律公约解读 中国银行业协会自律公约 中国银行业自律组织 银行业行业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