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延安文艺座谈会的讲话读后感15篇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的讲话读后感篇1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十分幸运的步入了艺术殿堂,成为新中国第一代摄影人。当时部队领导把一部德国制造的战利品折叠式相机交给了我,郑重告诉我:“连队的战士发枪,机关的同志不发,但这就是你的武器,就是你在战场上的枪,要用他记录军史,为兵服务!”。这沉甸甸的八个大字至今还铭刻在我心中。
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的讲话中指出,“有出息的文学家艺术家,必须到群众中去,必须长期地、无条件地、全心全意地到工农兵群众中去,到火热的斗争中去,到唯一丰富的源泉中去。”这使我豁然开朗,也更坚定了自己的工作方向。在我近五十多年的采访过程中,遵循毛**的指引的方向,到群众中去体验,去观察,向群众学习,最使我难忘的是红旗渠的拍摄,我深深的感受到了群众才是真正的英雄,群众才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我做了一辈子摄影工作,虽无官无禄,但也无怨无悔,因为我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从事自己感兴趣的工作,劳动人民火热的生活,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给我无限的力量和干劲。
回首过往,在每个中华民族的危难时刻,处处闪动着文艺工作者的身影,无处不留下他们的足迹。在火热的斗争中拼搏,在火热的生活中创作,他们产生了无数的优秀的作品,为群众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鼓舞激励着全国人民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中国的文艺事业也始终沿着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康庄大道阔步前进,迅速发展,空前繁荣,为我们社会主义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伟大的时代必然产生优秀的作品,有作为的摄影工作者应该投入到火热的生活中去,全身心的为人民服务,必须有为人服务的感情,心里装着人民,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爱人民之所爱,满腔热情的去讴歌人民,为我们伟大的时代留下一个个难忘的瞬间,创造出更多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佳作。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的讲话读后感篇2
革命圣地延安,既是红军长征胜利的落脚点,也是建立抗日族统一战线,赢得抗日战争胜利,进而夺取全国胜利的解放战争的出发点。从1935年到1948年,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就是在这里生活和战斗了13个春秋,他们运筹帷幄,决胜千里,领导和指挥了中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中华人共和国的坚固基石,培育了永放光芒的“延安精神”,谱写了可歌可泣的伟大的历史篇章。“延安精神”正是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思想体系与中华族的优秀传统风范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所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结晶,是“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的继承和发展,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革命精神。它的内容丰富,源远流长。
“延安精神”是全心全意为人服务的精神。延安时期是我们党在中国局部地区建立人政权,并不断扩大执政区域的重要肘期。我们党历来把为中国最广大人谋利益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在延安时期就响亮地提出了“为人服务”的口号,并在全党认真实践。那时的陕甘宁边区政府,被誉为“主的政府,廉洁的政府”。当年驻延安的美军观察组成员说:“这里不存在铺张粉饰和礼节俗套,没有乞丐,也没有令人绝望的贫困现象,人们的衣着和生活都很俭朴,人之间的关系是坦诚、直率和友好的。这里也没有贴身保镖、宪兵和重庆官僚阶层的哗众取宠的夸夸其谈。”中国共产党就是以对人的无限忠诚,赢得了人的拥护和支持。
“延安精神”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当时的延安交通闭塞,经济落后。面对国党的封锁,同志号召根据地军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开展了大生产运动。部队战时作战,闲时种地。多年下来,红米饭,南瓜汤不但没有将根据地军饿垮,反而铸就了延安军的铮铮铁骨和艰苦奋斗的精神。
“延安精神”是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精神。、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是我党我军的领导人,却住的是普通的窑洞,用的是部队配发的木椅、木床,而正是在那张木桌上,写出了《论持久战》等大量有远见卓识的政论著作,给中国革命指明了正确的道路,让中国人看到了胜利的曙光。也是在这延安窑洞里,诞生了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伟大的思想。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的讲话读后感篇3
80年前,毛泽东同志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开辟了中国文艺发展的新天地,推动了火热生动的文艺实践。80年来,《讲话》精神历久弥新,如明灯指引着广大文艺工作者勇毅前行。
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拥有前所未有的广阔舞台,也肩负着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重任。作为戏剧工作者,我们应心怀“国之大者”,坚守一方舞台,采撷中国文化之花,结出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戏剧硕果,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
从延安出发,中国新文艺走过80年的辉煌历程,新时代下的文艺事业格局、境界、气象皆焕然一新,历史的接力棒已交到我们这代人手中,唯有凝聚文艺力量,构筑中国精神,以文艺创造奋力书写民族复兴壮阔史诗,才能不负党和人民的期待与重托。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的讲话读后感篇4
革命圣地延安,既是红军长征胜利的落脚点,也是建立抗日族统一战线,赢得抗日战争胜利,进而夺取全国胜利的解放战争的出发点。从1935年到1948年,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就是在这里生活和战斗了13个春秋,他们运筹帷幄,决胜千里,领导和指挥了中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中华人共和国的坚固基石,培育了永放光芒的“延安精神”,谱写了可歌可泣的伟大的历史篇章。“延安精神”正是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思想体系与中华族的优秀传统风范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所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结晶,是“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的继承和发展,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革命精神。它的内容丰富,源远流长。
“延安精神”是全心全意为人服务的精神。延安时期是我们党在中国局部地区建立人政权,并不断扩大执政区域的重要肘期。我们党历来把为中国最广大人谋利益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在延安时期就响亮地提出了“为人服务”的口号,并在全党认真实践。那时的陕甘宁边区政府,被誉为“主的政府,廉洁的政府”。当年驻延安的美军观察组成员说:“这里不存在铺张粉饰和礼节俗套,没有乞丐,也没有令人绝望的贫困现象,人们的衣着和生活都很俭朴,人之间的关系是坦诚、直率和友好的。这里也没有贴身保镖、宪兵和重庆官僚阶层的哗众取宠的夸夸其谈。”中国共产党就是以对人的无限忠诚,赢得了人的拥护和支持。
“延安精神”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当时的延安交通闭塞,经济落后。面对国党的封锁,同志号召根据地军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开展了大生产运动。部队战时作战,闲时种地。多年下来,红米饭,南瓜汤不但没有将根据地军饿垮,反而铸就了延安军的铮铮铁骨和艰苦奋斗的精神。
“延安精神”是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精神。、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是我党我军的领导人,却住的是普通的窑洞,用的是部队配发的木椅、木床,而正是在那张木桌上,写出了《论持久战》等大量有远见卓识的政论著作,给中国革命指明了正确的道路,让中国人看到了胜利的曙光。也是在这延安窑洞里,诞生了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伟大的思想。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的讲话读后感篇5
《讲话》的发表,为中国革命文艺指明了正确方向,中国新文艺发展道路有了前行明灯。毛泽东同志说,“我们要战胜敌人,首先要依靠手里拿枪的军队。但是仅仅有这种军队是不够的,还要有文化的军队”。80年来,军事文学一直是中国文学领域的主力军,作为一名从事军事文学创作的教员,我感到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要把学习《讲话》和***一系列重要指示作为从事创作和教学的必修课,把政治思想和艺术价值结合起来,进一步强化创作实践,探索教学模式转型,把课堂一端延伸到史诗般的革命历史中,一端延伸到火热的军营生活中,教育引导文学后辈军创作出更多传承红色基因、讴歌强军实践、军味战味浓郁的精品力作。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的讲话读后感篇6
80年前,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回答了“文艺要为什么人服务”和“如何去服务”的问题,为中国文艺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开辟了党领导中国文艺发展的广阔道路。当年《讲话》发表后,延安文艺工作者一扫过去那种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不良风气,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敌后抗日根据地,使革命根据地以及中国文艺运动走向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创作出了一大批深受工农兵欢迎的文艺作品。今天的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我们重温《讲话》,仍感到所揭示的文艺规律和人民性思想历久弥新,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文艺为人民,是一条从延安出发贯穿新中国文艺发展史的精神脉络。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一系列重要论述,与《讲话》在精神上一脉相承,在理论上与时俱进。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不负时代、不负人民,为戏曲事业薪火相传、后继有人作出新的贡献。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的讲话读后感篇7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的讲话读后感篇8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的讲话读后感篇9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的讲话读后感篇10
今年5月,是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的时刻。《讲话》明确了文艺工作必须坚守人民立场,对新中国的文艺事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在这里,我结合实际,谈一些个人之见。
一、要深刻准确全面地把握文艺路线、方针和导向,倡导文学为时代而抒为人民而歌。
人民心声是他们心灵深处最急迫、最真诚的声音,要用真诚、动心、动情地感知并熟悉他们,时时处处把人民的冷暖悲欢放在心中、诉诸笔端,文艺作品就会生发出巨大的感染力向心力亲和力。文学高于生活,但是“不能用虚构的形象虚构人民,不能用调侃的态度调侃人民,不能用丑化的笔触丑化人民”。因为只有人民从作品中能够看到真实的自己,表现人民自己命运的文学作品往往更容易激发起人民的共鸣,使人民在对自我认知的观览中获得真切的警醒、激励和鼓舞。
只有站在正确的立场上,才能真正辨明什么是真善美和假恶丑,进而搞清楚应该赞扬什么、批判什么、表现什么、启示什么。泰戈尔说:“在鸟翼上系以黄金,鸟再也飞不起来了。”如果一位作家眼里只有金钱、利益和小圈子的交换,醉心于追名逐利,那他是写不出像样作品的,顶多只是“哄自己开心”,是写不出鸿篇巨制不朽之作的,人民群众是不可能认可的……人民性被轻视,理想之美、信仰之美、崇高之美被冷落,在为什么人的问题上发生偏差,这样的作品人民不会传颂。我们广大文学艺术工作者要从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水平出发切实地去提高,守正创新,大胆实践,创作出更多优秀的文艺作品,使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迈上新台阶,这才是作家和文学艺术家的担当情怀与崇高追求。
二、要深入到火热的生活和实践的熔炉中,与广大人民群众交朋结友,砥砺磨炼,提炼出文学作品的“真金白银”。
我们只有自觉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始终和人民在一起,与人民同心同德、同舟共济、同忧共乐,心灵才会被理想的阳光照亮。这样,在文学作品中,人民群众才有可能不被描写成消极或者孤独的个体,并坚定人们对美好希望的憧憬和信心,鼓励人们在实践过程中成为推动历史前进的创造性力量。例如文学陕军当代巨制《白鹿原》《平凡的世界》《秦腔》《主角》《最后一个匈奴》《太阳深处的火焰》《热爱命运》等等作品传达给我们的,正是作家经过长期的思想准备和精神磨砺,深入细致地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接地气,准确感受并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和生活场景,全方位地研究地域文化所形成的广度深度厚度,深入到生活底部和故乡深处,在生活中挖掘、在实践中发现、在时代中升华,在经过大量艰苦认真的创作劳动中,其作品才会在今天依然闪光添彩。
可以说,自觉地向人民学习,向生活学习,向实践学习,向优秀文艺家作家学习,在人民群众中发现美、创造美,从生活中汲取动力源泉,讲好中国故事,讲好百姓故事,传播好人民的声音,用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奋发精神来哺育自己,这才是我们文艺创作的根本正道。正像鲁迅先生所说的那样,“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灯火”。
三、关注文学动态,广泛涉猎文学名著,不断提升“四力”。
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每一个时代、每一个地域都有显著的文学特点和坐标,以此产生的每一种文学现象和文学流派都是时代的印记,这就要求我们关注文学动态,认识文学流派,甄别文学现象,把握文学规律,广泛涉猎文学名著,切忌闭门造车和坐井观天;不管是主流的还是非主流的、学院派的还是草根的、历史的还是现在的等等,都要广泛阅读和涉猎,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多读心中有本、多练笔下生花,这样才有可能厚积薄发。
就拿我们的诗歌创作来说,我们要多读名著,比较鉴别古今中外,而不是简单地拿来和囫囵吞枣地消化;如果迫不及待地写出一首首神龙见首不见尾、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见河水不见源头和出口的作品,打迷踪拳和码字游戏,那么这种态度最终把自己仅有的一点才气丧失殆尽。脱离了真实的自我,脱离现实的社会巨变,脱离时代的前瞻性,丢失了真切的生活体验,去虚妄地追求所谓的后朦胧派、先锋、新锐和后现代,凭空捏造出那么多假大空的伪诗歌,是荒唐可笑的。
不读名作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诗歌的名作意味着思想史文学史上的一个个节点,没理由不站在他们肩膀上拔高。如果我们写了一辈子诗,最后竟然发现自己超水准发挥出来的是别人已经写过了的,而更严重的很可能你走了一生的路都没有前进半步——而自己却不识庐山,这是多么悲哀呀!
我们提倡的“四力”,就是要求每个文艺工作者和作家多读书、读好书,作品多一些人间烟火气息,视野开阔,胸怀博大,苦练内功,这样的作品才会真诚感人。安康拥有得天独厚的绿色资源和自然禀赋,也有在全国叫得响的地域名片,今天正在向西北生态经济强市迈进,这给作家艺术家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和良好的机遇,安康不乏一大批在省内外有影响有实力的作家诗人,需要以大无畏的精神和宽阔的视野,气势磅礴地展示新时代壮丽画卷,这就要求用“我将无我”的创作态度来深耕和挖掘现实题材,以充沛的精力和本真求实的精神去艺术地抒写我们这个时代的巨变和祖国大家庭的复兴,我想,有高原无高峰的局面必定被打破。
四、在文艺批评上,要多一些真知灼见、有温度有力度的真切直言。
要对各种不良文艺作品、现象、思潮敢于表明态度,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旗帜鲜明,倡导说真话、讲道理,开展积极健康的文艺批评,弘扬主旋律,凝聚正能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中国精神成为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要聚焦文艺创作所面临的有高原缺高峰、急功近利、抄袭模仿、机械化批量生产、快餐式消费等问题的**。努力提高学养、涵养、修养,加强思想积累、文化修养、艺术训练,勇攀艺术高峰。
尽管今天的文艺作品在向市场化网络化现场感迈进,但广大观众是消费主体的原则没有变,在市场化条件下如何做好“服务”是一个新的任务。对庸俗、低俗、媚俗之风必须进行批评和抵制,决不能成为不良风气的制造者、跟风者、鼓吹者,更不能肉麻地以各种形式开展表扬和自我表扬。如何让文艺的发展百花争艳、文艺作品雅俗共赏,这是全体文艺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在这里我还是相信,唯有真诚,才会让文学的光芒照亮更加广阔的天地!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的讲话读后感篇11
今年是毛**《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重温讲话,备受启迪。所有的文化艺术都是平等的,所有的人也是。“为人民而创作”这句话背后的含义不仅仅是“对象”问题,而更是在说——我们一定要努力构建一个平等的、富足的、光明的社会。在这个社会中,人人都有欣赏和亲近艺术的资格与权利,艺术没有阶级、特权和国界。如果艺术作品中真的存在让人能够感受奇妙与美好的精神世界,那么那个世界的大门理应向所有人敞开。我们文艺工作者有义务、也有责任把艺术之美带给每一个人。
今天,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时代不断发展,社会更加进步,国力日趋强盛。广大文艺工作者亟待跟上时代前进的脚步、跟上社会发展的浪潮,以更加美丽的姿态、更多优秀的作品向世界人民展示我们智慧的民族、伟大的文明、美丽的祖国。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的讲话读后感篇12
“巍巍宝塔山,滚滚延河水”,神秘的窑洞,高亢的信天游,绵延的黄土高坡,是我脑海中延安最深的印象。5月8—12日,在厅直团委组织开展的“延安精神进机关活动”安排下,我终于有幸到达了革命圣地——延安。
经过一夜激动和等待,5月9日我们踏上了开往延安的大巴。一路上,导游给我们介绍了所经过的延安各县的风土人情、支柱产业,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洛川县的苹果产业的发展,洛川县通过大力发展苹果产业,不仅绿化的黄土高原,也带动了农民致富。这不正是自力更生的延安精神的体现吗?在进入延安前,导游还组织大家唱《南泥湾》、《解放区的天》等革命歌曲,仿佛我们又回到了那个火红的年代。
在延安,我们领略了巍巍宝塔山,参观了杨家岭和枣园等革命圣地。当观看了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经战斗生活地方的一草一木,聆听了解说员翔实而生动的讲解,我才深深领会到了延安的历史和精神是那么的丰饶和厚重。
延安,既是红军长征胜利的落脚点,也是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赢得抗日战争胜利,进而夺取全国胜利的解放战争的出发点。从1935年到1948年的十三个春秋,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运筹帷幄,决胜千里,领导和指挥了中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坚固基石,培育了永放光芒的“延安精神”,谱写了可歌可泣的伟大的历史篇章。延安的十三年是艰苦的十三年,奋斗的十三年,延安精神是实事求是的精神,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是艰苦奋斗的精神。当年延安精神指引着先辈们打下江山,今天我们更需要将他发扬光大。我们种子管理部门当前正处于树立科学发展理念、构建长效监管机制、确保种业四大安全的关键时期,我们当前最需要的不正是这种精神吗?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种子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作为从事种子管理的工作者,我们的工作不仅关系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还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当年革命先辈为了人民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我们有什么理由干不好我们的本职工作?
这次的学习和旅行,不仅使我精神上得到了一次升华,也使我深深的体会到了厅党组和机关党委对我们年轻同志的关心和爱护。5月份正是农业部门工作繁忙的时候,但是厅领导仍然安排我们出来学习参观受教育,给我们充电、加油的机会。通过这次的学习,我吸收了很多精神粮食,在成长为一名党员的道路上又前进了一大步。今后我一定会努力弥补我自身不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在学习上多读书,在工作上多思考,在业务上多钻研,在思想上多追求,在工作岗位更要用一个新姿态、新精神、新干劲,为种子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的讲话读后感篇13
近两天,我在全区中层领导干部专题学习培训班亲身感悟和重温我党在延安十三年的光辉历史和辉煌业绩,学习期间,充分汲取了精神营养,锤炼了党性,鼓舞了干劲。
一、学思践悟,增强党性观念和理想信念
首先是身受党性教育,深受感动。学习培训期间,一堂堂主题突出、内涵丰富、启示深远的课堂教学,将厚重的历史转化为鲜活的教材,将知识的灌输转化为思想的感悟,使我心灵受到了震撼,灵魂得到了洗礼,党性得到了锤炼。
再是补足精神之“钙”,深受感触。延安时期无数革命先辈守护信念,忠诚信念,追随信念,付出了青春甚至生命的代价,但依然无怨无悔,一往无前。再次重温这段历史,我注重把汲取历史经验与思考现实问题结合起来,对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有了新的认识和升华。我深刻地认识到,自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基层领导干部,要通过不断学习,坚持不懈地加强党性修养,始终保持共产党人政治本色,时刻补好精神之“钙”,传承好延安精神,不断筑牢理想信念,做到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争做严于律已、清正廉洁的表率。
二、知行合一,增强群众观念和群众意识
通过这次学习培训,我对弘扬延安精神,净化政治生态有了新的认识,主要解决了“知”和“行”这两个问题,加起来即是知行合一的问题。“知”,就是通过学习,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真正使延安精神存之于心。“行”,特别是4月来陕讲话精神,坚定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扎实做好本职工作,履行好职责,不断创造新业绩,切实使延安精神见之于行。结合学习延安时期党的群众工作和净化政治生态,对新形势下政治生态有了新的体会:
一是根在群众的思想不能忘。要在思想上尊重群众,拜人民群众为师,向人民群众学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感情上贴近群众,同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真情、真心地扎根于群众之中,自觉践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庄严承诺。二是调查研究的法宝不能丢。基层干部联系着千家万户,要把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作为调研的重点,经常了解群众在想什么,有什么意见和建议,掌握真实情况,真心为群众着想,全力为群众造福,为群众谋福利、办实事。三是谦虚谨慎的美德不能弃。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用权不谋一己之私。联系服务群众要从心开始,提高服务力,善于运用情感的力量,建立起跟群众的情感交流。
三、学以致用,增强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
作为一名基层干部,自己要结合本职学以致用,把学到的理论知识、体验到的优良作风,应用于新形势下推动辖区“追赶超越”的实际工作之中,践行好延安精神,用心、永情、用力做好当前的各项工作。一是要“说实话,办实事”。要用延安精神坚定信念,一切为了群众、真诚服务群众,说群众能听懂的话,干群众心里想的事,真正成为人民群众的贴心人。二是要“敢作为,勇担当”。发展过程中要勇于责任担当,敢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问题,自觉把增进人民福祉的重任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拿在手上,不畏惧,不退缩。三是要“言必行,信必果”。思想理念上要身体力行,知行合一,工作作风上要严字当头,实字托底,挽起裤腿深水、撸起袖子加油干,坚决不在最好的位置上打瞌睡,用我们的辛苦指数换取老百姓的幸福指数;服务效能上要改进作风,热情服务;机制保障上要提升效能,严守规矩,以发展为重、以担当为荣,干出“追赶超越”新气象!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将以本次学习为契机,用创新的思维、务实的作风、舍我其谁的勇气和只争朝夕的精神,奋发有为,“追赶超越”,努力做一名组织放心、群众满意、问心无愧的基层好干部!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的讲话读后感篇14
时间会带走一些该带走的东西,也会留下一些该留下的东西。历史在宝塔山、凤凰山、清凉山环峙的延河中转了一个弯,又大步东去,但在延安,杨家岭的灯火和枣园里的灯光,已经成为一种信仰的象征,它将永远在中国青年心中闪耀。我们并不需要身临其境,到延安去亲自触摸每一片厚重沉实的黄土,去穿越革命家们的旧居和窑洞,我们需要去感受那改变历史的精神力量,我们更需要在人生事业发展和理想实现的过程中践行延安精神。
作为教学三年多的教师,当今需要用延安精神唤醒自己的热情,去打破自己默守的成规,在工作中挖掘学生的闪光点,不断创新,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做学生喜欢的教师。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常常会有一些学生成绩落后,却又贪玩调皮。面对这样的学生,我似乎感觉有些无能为力,总是自我安慰:没办法,他们的学习基础实在太差;他们的学习习惯无法改变;他们的家长实在无法沟通,不肯配合……为着自己的不负责任寻找着种种的借口、种种的理由,似乎很冠冕堂皇,似乎很合理。然而,扪心自问,我为他们做了多少?是否他们就真的属于那种“次品”,可以放弃的学生?其实,每个孩子都是人类的"唯一杰作,他们虽然发展不平衡,都渴望尊重渴望赏识。老师轻声的一句鼓励并不难出口,但它将对孩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可以赏识优等生的精彩答问,中等生的欲言又止,后进生的抓头搔耳,赏识他们的微笑。有些孩子,确实要用一种特殊的方式来教学,要给他们一种自信。所有的孩子都有梦想,都渴望成功,那么我们的教育不放对他们多一点期待。教育要有期待,要有一种永不放弃的执著。
想起班里的特殊学生小李。她的所有成绩几乎都无法及格,但在英语一次测验中居然考了74分。是否,是因为我对她的那份期待呢?是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她读书起劲,书写工整的缘故呢?是否因为我对他的那些鼓励的语言呢?
给孩子们多一点期盼,多一点鼓励,多一点耐心是我在领会学习延安精神内涵中最大的收获和感触。教师的工作面对的不是有着统一模式的“机器”,而是有思想、有感情的孩子。每个孩子的心里都藏着一个梦想吧!只要我们可以借给他们一双翅膀,他们也会高高地飞翔于蓝天白云之上。
今天,我们被延安精神所打动,我们会行动,青春的激情被延安精神所点燃,而延安精神也将在我们的心中永放光芒,让我们一同期待孩子们的明天会更好!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的讲话读后感篇15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一百年来党始终积极推动文化建设和文艺繁荣发展。重温《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我深刻认识到***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与《讲话》精神是一脉相承的。
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我们离人民越近,人民与我们越亲,我们要扎根人民,为人民服务。我们要努力用中华民族的文化塑造出中华民族的长相,发展中华民族的DNA,传递中华民族的力量。
作为一名党的文艺工作者,我们要吹响文艺这一时代的号角,守护文化这一民族的精神命脉。文学艺术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深厚、最强大的底气。我们要坚定这个自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负时代、不负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推荐访问:延安 读后感 座谈会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的讲话读后感15篇作文 延安文艺座谈会上讲话读后感 阅读《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读后感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读后感1500字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读后感800字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读后感500字 在延安文艺会谈上的讲话读后感 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读后感800字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读后感400字 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读后感800